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1月13日上午11點28分,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重點控制性工程、全線最大跨度連續梁----滄德特大橋128米跨南運河混凝土連續梁在滄州順利合攏,為京滬高鐵北段下一步架梁、鋪軌創造了有利條件。
據悉,京滬高鐵北段工程跨越的河北滄州南運河,是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京杭大運河的分支,為南水北調、引黃入津的重要通道之一。
為把施工對運河環境的影響控制到最小,不同于全線大部分線路采用預制箱梁鋪架,工程設計采用掛籃懸臂澆注128米混凝土連續箱梁,其中對橋梁的線形控制是施工重難點,合攏前兩懸臂梁端的相對高差不得大于1厘米,以保證列車行使的安全、平穩和旅客乘坐的舒適。
承擔施工任務的中國鐵建18局集團聯合國內知名大學,展開技術攻關,對連續梁線形與應力進行全程監控,確保施工中結構的可靠性、安全性以及保證橋梁線形與受力狀態符合規范設計要求。在施工前,建設者采用BSAS軟件進行結構分析,并利用MIDAS程序對結果進行校對,最終得出各階段的預拱度,對該橋在每一施工階段的應力狀態和線形有預先的了解。其次,嚴格控制在施工中對每一節段的多次測量,及時反饋數據,進行分析并調整下一節段的立模標高。
“現在橋面溫度是零下10多度,混凝土澆筑需要5度以上才能有效凝固,128米的連續梁,高9.6米,重達1800余噸,用一般的保溫方法沒法讓混凝土凝固。”中國鐵建18局集團京滬高鐵指揮長趙明傳介紹說,“我們對混凝土養護主要采取蒸汽養生。同時,現場配置大功率熱風炮和電熱油汀進行輔助增溫養生,在混凝土澆注前,對即將澆注梁段進行全封閉包裹,并且采用大功率熱風炮從箱內對鋼筋、模板及上一梁段端頭進行預熱,使新澆混凝土與介質之間的溫差滿足了規范要求。”
中國鐵建18局京滬高鐵17工區指揮長杜萬英說:“在128米長的梁上,我們共選擇了22個關鍵受力斷面,每個斷面分別在上層和下層鋼筋上布置4個溫度型智能鋼筋應力計,確保了今天京滬高鐵最大跨度的連續梁安全合攏。”
來源:人民網
上一主題:空氣污染迫使供熱取暖系統變革 |
下一主題:購買空調要看清等級級別 |